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纯氧化铟中砷量的测定方法,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分析。本文件适用于高纯氧化铟中砷含量的定量测定。
Title: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 for high-purity indium oxide - Part 1: Determination of arsenic content -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H41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4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23364.1-2009 是一项关于高纯氧化铟化学分析方法的标准,其中第一部分专门用于测定砷含量的方法——原子荧光光谱法。这项标准的制定旨在为高纯度氧化铟材料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其在半导体、光学器件等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性能稳定可靠。
原子荧光光谱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中原子受激发后发射的荧光强度来定量分析元素含量的技术。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以及操作简便的特点。在测定砷含量时,样品中的砷元素被转化为气态砷化氢,随后与氩气混合并通过高温石英管加热分解,形成自由基态原子。这些原子吸收特定波长的紫外光并发射出特征荧光,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强弱即可计算出砷的浓度。
以某知名电子元件制造商为例,他们每年需处理数千吨高纯氧化铟原料。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企业严格按照GBT 23364.1-2009标准执行砷含量检测流程。据统计,在过去三年间,通过改进后的原子荧光光谱仪,其检测限已从原来的0.05ppm降至0.01ppm,极大提升了产品合格率,同时降低了因超标返工带来的成本损失。
尽管目前基于原子荧光光谱法的砷含量测定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进一步缩短样品前处理时间?如何提高仪器长期运行稳定性?这些问题都需要行业内专家共同努力探索解决方案。此外,随着新材料技术的发展,未来或许会出现更多需要精确检测微量元素的应用场景,这也将推动相关检测技术和标准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