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抗寒梅花的繁殖技术、栽植技术和养护技术的要求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抗寒梅花在园林绿化中的繁殖、栽植及养护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pag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Cold-resistant Plu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抗寒梅花的繁殖与养护是园艺领域的重要课题,其中TFA 1-2022《抗寒梅花繁殖与栽培养护技术规程》对推动这一领域的规范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聚焦于新旧版本标准中关于“扦插繁殖技术”的差异,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详细解读。
在TFA 1-2022中,扦插繁殖技术的要求较之前版本更加细化和科学化。旧版标准对于插穗的选择仅提出了“健壮枝条”这一笼统要求,而新版则明确规定了插穗需来源于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并且长度应在10至15厘米之间,直径控制在0.3至0.5厘米范围内。这样的调整不仅提高了操作的可执行性,也显著提升了成活率。
具体应用时,首先应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康的植株作为母本。剪取插穗的最佳时间通常为春季或秋季,此时植物体内养分充足且温度适宜。剪下的插穗需要立即处理,去除下部叶片,保留顶部2-3片叶子以减少水分蒸发。然后将其基部浸入浓度为500ppm的吲哚丁酸溶液中约30分钟,促进根系形成。
基质准备同样关键,推荐使用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专门配置的育苗基质。将处理好的插穗插入基质深度约为插穗总长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保持适当的间距以防相互影响。之后要确保环境湿度维持在80%以上,同时避免阳光直射,可以通过搭建遮阳网来实现。
定期检查插穗状态,一旦发现有腐烂现象应及时清除,防止感染其他健康插穗。一般情况下,经过40至60天左右,插穗即可生根并逐渐适应独立生长环境。待新生幼苗长出几片新叶后,可以逐步增加光照强度,并适当降低空气湿度,最终完成从扦插到定植的过程。
通过细致地遵循这些技术要点,能够有效提高抗寒梅花扦插繁殖的成功率,从而更好地满足园林绿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