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太平洋牡蛎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鲜活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生产、加工、销售及检验。
Title:Pacific oyst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20552-2006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相关标准文件。这一标准旨在规范太平洋牡蛎的养殖、加工和质量检测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为相关行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太平洋牡蛎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贝类,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尤其在中国沿海地区具有较高的养殖价值。该标准的出台不仅促进了养殖技术的规范化,还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太平洋牡蛎的养殖需要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根据 GBT 20552-2006 的规定,养殖区域应选择水质清洁、盐度适宜的地方,同时需避免工业污染和过度开发。以下是具体的环境要求:
例如,在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当地养殖户通过严格遵循这些标准,成功实现了高产高效的牡蛎养殖,年产量超过万吨。
太平洋牡蛎的加工过程同样受到 GBT 20552-2006 的约束。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牡蛎肉的分级标准、包装要求以及运输条件等。此外,对于产品质量检测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重金属残留、微生物指标等。
以浙江某食品企业为例,其严格按照该标准对牡蛎产品进行加工和检测,确保每一批次的产品均达到出口标准,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太平洋牡蛎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还对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产生了积极影响。据统计,仅福建一省每年因牡蛎养殖创造的直接产值就高达数十亿元,带动了数万农户增收致富。
综上所述,GBT 20552-2006 标准为太平洋牡蛎的养殖、加工及质量控制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这一产业将展现出更大的潜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