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雷公山茶生态绿色生产的产地环境、种苗选择与培育、茶园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摘加工、质量检测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雷公山茶的生态绿色生产及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Green Produc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of Leigong Mountain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MDSZ 008-2022雷公山茶生态绿色安全生产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相较于旧版标准,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更新和优化。这里我们以“茶园环境监测”这一关键环节为例,来探讨新旧版本的主要差异以及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操作方法。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茶园环境监测的要求较为笼统,仅提出了需要定期检测土壤、空气和水质的基本原则,并未给出详细的监测频率与指标体系。而在新版标准中,则明确规定了具体的监测项目、频率及评估标准。例如,土壤pH值需每季度检测一次,且要求保持在4.5至6.5之间;空气质量监测应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浓度,每月至少检测一次;水源监测则需关注重金属含量及微生物指标,每年检测不少于两次。
这种细化不仅有助于更精准地把握茶园生态环境状况,还为后续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比如当发现土壤酸化趋势时,可以通过施加石灰或有机肥来调节;若空气质量不佳,则需加强防护林建设或者调整种植布局。
为了有效实施这些规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首先应当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并由专业人员负责执行。同时,还需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将每次检测的数据详细记录下来,便于长期跟踪分析。此外,还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物联网传感器和大数据平台,实现对茶园环境的实时监控与预警,从而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和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保障雷公山茶的生态绿色安全生产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