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钽铌中钼量和钨量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钽铌及其合金中钼量和钨量的测定。
Title:Tantalum and Niobium - 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 - Part 5: Determination of molybdenum and tungsten content -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H41
国际标准分类号:77.08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5076.5-2017 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钽铌化学分析方法的一部分,具体涉及钼和钨含量的测定。这一标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为材料科学领域提供了精确的检测手段。该方法不仅提高了分析效率,还确保了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是工业生产和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技术规范。
ICP-AES 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高频感应线圈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来激发样品中的元素原子,使其发射特定波长的光谱。通过检测这些光谱强度,可以定量分析样品中目标元素的浓度。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以及多元素同时测定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复杂基质中的微量成分分析。
钼和钨作为重要的合金添加剂,在钽铌材料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们能够显著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耐腐蚀性和抗氧化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工业及核能等领域。
以某航天企业为例,其生产的高性能钽铌合金需要严格控制钼和钨的含量。通过 GBT 15076.5-2017 标准规定的 ICP-AES 方法,技术人员成功将钼含量控制在 0.03% ± 0.01%,钨含量控制在 0.02% ± 0.01% 的范围内。这一精准的检测结果直接保障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产品顺利通过国际认证并进入国际市场。
随着新材料技术的发展,对钼和钨含量的检测需求将进一步增加。GB/T 15076.5-2017 标准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相关行业的标准化进程。同时,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未来有望实现更智能化、自动化的检测流程,为材料科学领域带来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