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低温作业的分级原则、方法及相应的防护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存在低温作业环境的企业和单位,用于指导低温作业的安全管理和劳动者健康保护。
Title:Grading of Cold Work GB/T 14440-1993
中国标准分类号:C7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4440-1993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的一项关于低温作业分级的标准,旨在保护从事低温环境工作的劳动者健康与安全。这项标准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低温作业的危险程度进行分类,为用人单位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和防护措施。
低温作业的危害
低温作业是指在寒冷环境中工作的活动,常见的场景包括北方冬季的建筑施工、冷库操作以及极地科考等。低温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体温调节失衡、冻伤、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等方面。例如,在极端低温环境下,人体的血液循环会受到抑制,导致手指、脚趾等末梢部位容易出现冻疮甚至坏死。
低温作业分级的内容
GBT 14440-1993 将低温作业分为四个级别,每个级别对应不同的温度范围和作业时间要求。例如,一级低温作业适用于短时间(小于2小时)接触低于-5℃但不低于-15℃的环境;四级低温作业则指连续工作超过3小时且环境温度低于-25℃的情况。这种分级方式便于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以某北方建筑工地为例,为了应对冬季施工中的低温挑战,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四级低温作业标准配备了保暖服装、热饮供应点以及定期轮换休息制度。这些措施有效降低了工人因低温引发的职业病发生率。
预防与改善措施
针对低温作业带来的健康威胁,除了合理分级外,还需加强个人防护装备的研发与推广。例如,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新型防寒服,采用高科技材料既能保持良好的透气性又能提供足够的保温效果。此外,定期开展低温作业安全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帮助员工掌握正确的御寒方法和应急处理技能。
综上所述,GBT 14440-1993 不仅是一项技术规范,更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工具。它提醒我们关注那些默默奉献于严寒之中的工作者们,并通过科学手段减少低温作业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