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碳、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高频-红外吸收法。本文件适用于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碳、硫含量的测定。
Title: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 for non-rare earth impurities in rare earth metals and their oxides - Part 1: Determination of carbon and sulfur content - High frequency-infrared absorption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H61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4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2690.1-2022是中国国家标准,主要规定了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的方法,特别是通过高频-红外吸收法测定碳和硫含量的具体步骤和技术要求。这一标准对于确保稀土材料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高纯度稀土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
高频-红外吸收法是一种基于物理化学原理的检测技术,其核心在于利用高频感应炉将样品加热至高温,使其中的碳和硫转化为气体形式(如CO2和SO2),随后通过红外光谱仪对这些气体进行精确测量。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强的特点,特别适合用于微量杂质的检测。
碳和硫是稀土材料中常见的非稀土杂质,它们的存在会对产品的性能产生显著影响。例如,过高的碳含量可能导致材料脆性增加,而硫则可能引发热裂纹等问题。因此,严格控制碳和硫的含量是保证稀土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以某大型稀土生产企业为例,该企业采用GBT 12690.1-2022标准对其生产的高纯度钕铁硼磁材进行了碳和硫含量的检测。结果显示,通过高频-红外吸收法测得的碳含量为0.003%,硫含量为0.002%,均低于行业标准规定的上限值(分别为0.005%和0.004%)。这一结果表明,该企业的生产工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GBT 12690.1-2022标准不仅提供了科学严谨的技术指导,还推动了稀土行业的标准化进程。高频-红外吸收法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高效、精准的特点,在保障稀土产品质量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一方法有望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助力我国稀土产业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