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宁夏规模奶牛场奶牛产后酮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地区规模奶牛场中奶牛产后酮病的防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ostpartum Ketosis in Dairy Cows in Large-scale Dairy Farms in Ningxi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宁夏地区奶牛产后酮病是影响奶牛健康和牛奶质量的重要问题。在TNAASS 030-2022《宁夏规模奶牛场奶牛产后酮病防治技术规程》中,有一项重要的更新值得关注——即对产后酮病检测频率的要求。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产后酮病的检测频率并没有明确规定,这导致各养殖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地方检测过于频繁增加了工作量,而有些则检测不足未能及时发现问题。新版标准明确了检测频率,规定从产犊后第7天开始,每3天检测一次尿液中的酮体浓度,直至第21天结束。这一规定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检测频率,既能有效监测奶牛健康状况,又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具体应用时,养殖场应配备专业的酮体检测仪器,并确保检测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能够准确读取结果。每次检测后,需记录奶牛编号、检测日期、酮体浓度等信息,建立完整的档案。当检测结果显示酮体浓度超过正常范围时,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如调整饲料配方增加能量摄入、补充葡萄糖溶液等,同时加强护理,确保奶牛尽快恢复健康。
这一新规定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宁夏地区奶牛场的整体管理水平,降低产后酮病的发生率,保障奶牛健康和牛奶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