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离子交换膜法氢氧化钠中氯酸钠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邻-联甲苯胺分光光度法。本文件适用于离子交换膜法制得的氢氧化钠中氯酸钠含量的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Sodium Chlorate in Sodium Hydroxide by Ion Exchange Membrane Method - o-Dianisidin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G17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6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1200.1-1989 是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通过离子交换膜法制备氢氧化钠时,采用邻-联甲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氯酸钠含量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要求。这一标准适用于工业生产中对高纯度氢氧化钠的质量控制,确保其符合特定的技术指标。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特点,能够有效检测出微量的氯酸钠杂质。
氯酸钠是一种强氧化剂,在氢氧化钠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作为副产物存在。其主要来源包括电解过程中的副反应以及原料中的残留物。如果氯酸钠含量过高,不仅会影响氢氧化钠的纯度,还可能导致设备腐蚀、管道堵塞等问题,甚至引发安全隐患。因此,准确测定氯酸钠含量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邻-联甲苯胺分光光度法的核心在于利用邻-联甲苯胺与氯酸钠发生显色反应,生成具有特定吸收波长的化合物。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该化合物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氯酸钠的浓度。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尤其适合大批量样品的快速检测。此外,该方法的检测限较低,能够满足工业生产中对痕量杂质的监控需求。
某大型化工企业采用 GBT 11200.1-1989 标准对其生产的氢氧化钠产品进行了质量检测。在一次例行检查中发现,某批次产品的氯酸钠含量超出标准限值。通过进一步分析,确定是电解槽内电极老化导致副反应加剧所致。企业立即更换电极并优化工艺参数,使后续批次的产品完全符合标准要求。这一案例充分证明了该标准在实际生产中的指导意义。
GBT 11200.1-1989 标准为氢氧化钠中氯酸钠含量的测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邻-联甲苯胺分光光度法以其高效性和准确性成为行业内的主流检测手段。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该方法有望进一步提升检测效率,为更多领域的质量控制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