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1,10-菲罗啉光度法测定橡胶中铁含量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各种橡胶材料中铁含量的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iron content in rubber - 1,10-phenanthroline photometric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G77
国际标准分类号:83.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1202-2003是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通过1,10-菲罗啉光度法测定橡胶中铁含量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检测要求。这一方法基于铁离子与1,10-菲罗啉形成稳定络合物的原理,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吸光度来定量分析铁含量。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以及操作简便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橡胶工业中对原材料及成品的质量控制。
铁离子(Fe²⁺)与1,10-菲罗啉(邻菲啰啉)反应后会形成红色络合物[Fe(phen)₃]²⁺,该络合物在特定波长(通常为510nm)下具有显著的吸收峰。通过测量溶液在此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依据朗伯-比尔定律计算出铁离子的浓度。此方法的关键在于确保反应条件的一致性,如pH值、温度以及试剂的纯度等。
铁是橡胶生产中的重要杂质元素之一,其含量过高会影响产品的物理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例如,过量的铁可能导致橡胶制品老化加速、强度下降甚至出现裂纹等问题。因此,严格控制橡胶中铁含量对于保障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某大型轮胎制造企业曾因未严格执行GB/T 11202-2003标准而导致一批次产品出现早期失效现象。经调查发现,这批产品的铁含量超标,导致橡胶材料的耐热性和抗撕裂性能大幅降低。随后,该公司加强了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铁含量检测,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1,10-菲罗啉光度法,有效减少了类似事件的发生。
GBT 11202-2003作为橡胶行业的重要技术规范,不仅提供了科学可靠的铁含量测定手段,还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质量管理方向。通过深入理解并正确运用这一标准,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还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未来,随着检测技术和仪器精度的不断提升,该方法有望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