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邻苯二酚紫-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光度法测定铁矿石中锡量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铁矿石中微量锡的测定。
Title:Chemical analysis method of iron ore - Determination of tin content by o-phenanthroline purple-hexadec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spectrophot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H61
国际标准分类号:73.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基于国家标准 GB 6730.34-1986,探讨了铁矿石中锡含量测定的邻苯二酚紫-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光度法。该方法通过特定的显色反应和分光光度计测量,实现了对锡元素的高灵敏度检测。文章首先介绍了实验原理与操作步骤,随后详细讨论了影响测定结果的关键因素,并结合实际案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在冶金工业中,铁矿石作为基础原材料,其成分分析对于产品质量控制至关重要。锡作为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在铁矿石中的含量虽然较低,但对其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锡含量测定方法存在操作繁琐、灵敏度不足等问题,而邻苯二酚紫-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光度法则以其高效、精确的特点成为研究热点。
本方法的核心在于利用邻苯二酚紫与锡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并通过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增强溶液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光谱吸收强度。具体步骤如下:
通过对不同浓度锡溶液的测试,发现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 > 0.99)。同时,实验表明,溶液的pH值、试剂用量以及温度等因素对测定结果有显著影响。例如,pH值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络合物不稳定,进而降低测定精度。此外,实验还验证了该方法在实际铁矿石样品中的适用性,结果显示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小于5%。
邻苯二酚紫-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光度法为铁矿石中锡含量的测定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技术手段。通过对实验条件的严格控制,可以有效提高测定的可靠性和重复性。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索该方法在其他金属元素检测中的应用潜力,为冶金工业的质量控制提供更多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