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白沙蒿、伏地肤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包括净度、发芽率、水分等指标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白沙蒿、伏地肤种子的生产、检验和流通环节的质量控制。
Title:Quality Grading of 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 and Kochia Prostrata See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1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以下是关于GB 6143-1985标准中白沙蒿和伏地肤种子质量分级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详细解答。
GB 6143-1985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国家标准,用于规定白沙蒿和伏地肤种子的质量分级要求。这项标准旨在规范种子的生产、流通和使用,确保其质量和纯度符合相关农业需求。
白沙蒿和伏地肤种子的质量分级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指标:
这些指标共同决定了种子是否达到某一质量等级。
种子净度是指种子样品中纯净种子重量占总重量的比例。根据GB 6143-1985,不同等级的白沙蒿和伏地肤种子对净度的要求有所不同。例如,一级种子的净度通常要求在95%以上。
发芽率是衡量种子生命力的重要指标。根据标准,白沙蒿和伏地肤种子的最低发芽率要求为80%,而优质种子的发芽率需达到90%以上。
水分含量直接影响种子的储存寿命和发芽能力。GB 6143-1985规定,白沙蒿和伏地肤种子的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2%。如果水分含量过高,容易导致种子发霉或失去活力。
种子病虫害检查通常通过肉眼观察或显微镜检测完成。如果种子表面出现斑点、霉变或虫蛀现象,则可能受到病虫害侵袭。根据标准,种子中的病虫害比例不得超过一定范围。
是的,根据GB 6143-1985,白沙蒿和伏地肤种子被划分为三个等级:
不同等级的种子适用于不同的种植用途。
如果种子不符合GB 6143-1985标准,则不建议用于农业生产。这类种子可能会导致产量下降或作物品质不佳。因此,不合格种子应退回供应商或进行重新处理。
GB 6143-1985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种子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率。通过统一的质量分级标准,可以减少因种子质量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保障作物的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