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谷出糙率的检验方法,包括试样的制备、检验步骤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稻谷品质评定及贸易过程中的出糙率测定。
Title:Inspection Method for Brown Rice Yield of Paddy - GB 5495-1985
中国标准分类号:B22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 5495-1985 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粮食和油料检验的重要规范之一,其中明确规定了稻谷出糙率的检验方法。稻谷出糙率是衡量稻谷品质的关键指标之一,直接影响稻谷的加工价值和经济收益。本文将从标准背景、检验方法及实际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稻谷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中国尤其具有重要意义。稻谷的质量不仅关系到粮食安全,还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制定科学、准确的检验标准显得尤为重要。GB 5495-1985 的出台旨在统一稻谷出糙率的检测方法,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该标准自颁布以来,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已成为稻谷质量检验领域的权威依据。其核心在于通过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减少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从而为稻谷的收购、储存和加工提供科学支持。
根据 GB 5495-1985 的规定,稻谷出糙率的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上述步骤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任何偏差都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失准。此外,仪器设备的选择和校准也是确保检测精度的重要环节。
稻谷出糙率的检测在实际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首先,在稻谷收购环节,出糙率是决定收购价格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经济利益。其次,在仓储管理中,出糙率可以作为判断稻谷储存条件是否适宜的参考指标。最后,在加工过程中,出糙率有助于优化生产工艺,提高成品质量。
然而,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检测方法逐渐显现出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引入自动化检测设备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这些新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检测速度,还能进一步提升数据的精确性。
GB 5495-1985 对稻谷出糙率的检验方法进行了系统化和规范化,为稻谷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保障。尽管如此,仍需不断改进检测技术和方法,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的需求。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自动化检测设备的研发与推广,推动稻谷质量检测向更高水平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