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表面活性剂的简化分类方法及类别定义。本文件适用于表面活性剂的生产、使用和管理领域。
Title:Surface Active Agents - Simplified Class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G12
国际标准分类号:71.10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 5328-1985 是中国国家标准,用于表面活性剂的分类与命名。以下是关于该标准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解答。
GB 5328-1985 主要规定了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方法和命名规则。它将表面活性剂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四大类,并进一步细化了各类别的具体子类别,便于工业生产和应用。
根据 GB 5328-1985,表面活性剂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表面活性剂在化工、日化、纺织、食品等多个行业中广泛应用。通过分类,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特点及适用范围,从而指导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合理选择和使用。
GB 5328-1985 主要适用于工业用途的表面活性剂,但不包括一些特殊用途或新型表面活性剂。对于特定行业或领域的应用,可能需要结合其他相关标准进行综合考虑。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洗涤剂、清洁剂和纺织助剂等领域。例如,烷基苯磺酸钠常用于洗衣粉中,脂肪醇硫酸钠则常用作洗发水和沐浴露的基础原料。
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同时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基团,因此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温和性。它们通常用作化妆品中的调理剂和抗静电剂,如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目前,GB 5328-1985 已经被新的国家标准所取代。最新的表面活性剂分类标准为 GB/T 29679-2013,建议用户参考最新版本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可以通过分析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的极性基团来判断其类型。例如,含有磺酸基或硫酸酯基的属于阴离子型,而含有季铵盐结构的则属于阳离子型。
虽然 GB 5328-1985 没有专门针对环境友好型表面活性剂的规定,但在实际应用中,两性离子型和某些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因其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常被视为环保型产品。
选择表面活性剂时,需根据产品的用途、性能需求(如去污力、稳定性)以及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同时,还需关注其是否符合相关环保法规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