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铝合金铸件中针孔(圆形缺陷)的Χ射线照相检验方法及分级规则。本文件适用于采用Χ射线照相法对铝合金铸件进行质量评定和验收。
Title:Aluminum Alloy Castings - X-ray Radiographic Inspection and Porosity (Circular) Grad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J18
国际标准分类号:25.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 11346-1989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关于铝合金铸件Χ射线照相检验针孔(圆形)分级的标准。该标准主要规定了通过Χ射线检测技术对铝合金铸件内部缺陷的分类和评估方法,特别是针对针孔类缺陷的分级标准。针孔缺陷是铝合金铸件中常见的铸造缺陷之一,其形成原因与熔炼工艺、浇注温度、模具设计以及冷却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针孔缺陷的存在会显著降低铝合金铸件的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特别是在承受高压或高温的工作环境中,这些缺陷可能导致裂纹甚至断裂。因此,采用Χ射线照相技术对针孔缺陷进行无损检测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该技术,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铸件内部的针孔分布情况,为后续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GB 11346-1989 标准将针孔缺陷分为五个等级,从一级到五级依次递增。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针孔尺寸范围和密度要求。例如,一级标准要求针孔直径小于 0.5mm,每平方厘米不超过 5 个;而五级标准允许针孔直径达到 2mm,且每平方厘米允许的数量增加至 20 个以上。
以某汽车制造企业为例,其生产的铝合金发动机缸体在出厂前需要通过Χ射线检测。根据 GB 11346-1989 标准,该企业将检测结果划分为三个等级:A 级(符合一级标准)、B 级(符合二级标准)和 C 级(符合三级标准)。统计数据显示,A 级产品的合格率为 75%,B 级为 15%,C 级为 10%。这表明大部分产品能够满足高端市场需求,但也存在部分产品需要改进工艺以提升质量。
GB 11346-1989 标准为铝合金铸件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其针孔缺陷分级体系在实际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严格的检测和分级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还能帮助企业优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未来,随着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发展,该标准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更高的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