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益母草规范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种子种苗、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质量控制及档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益母草的规范化生产和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of Motherwort (Leonurus japonicus Hout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益母草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规范化生产对于保障药材质量和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TCACM 1374.135-2021 益母草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是对益母草种植、采收、加工等环节的技术要求进行全面规范的标准文件。本文将聚焦于该标准中新旧版本在“产地环境要求”方面的差异,并详细解读这一变化的实际应用。
新旧版本“产地环境要求”的主要差异
在旧版标准中,对产地环境的要求较为笼统,仅提出“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方”。而新版标准则更加具体和科学化,明确规定了土壤pH值应在6.0至7.5之间,且不得含有重金属超标(如铅、镉等)及农药残留量超过国家标准限值。此外,还增加了关于空气质量和水质的具体指标,例如空气质量需达到GB 3095规定的二级以上标准,灌溉用水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
应用方法详解
# 1. 土壤检测与改良
为了满足新版标准中的土壤pH值要求,首先需要对拟种植区域的土壤进行取样分析。如果发现pH值偏低,则可以通过施加石灰粉来提高;若偏高,则可使用硫磺粉降低。同时,在施肥过程中应注意平衡氮磷钾的比例,避免过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酸碱度失衡或盐分积累。
# 2. 环境监测与管理
为确保空气质量达标,种植基地周边应远离工业区、交通干道等污染源,并定期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对于灌溉水源的选择,则需优先考虑地下水或山泉水等清洁水源,并按照GB 5084的要求定期检测水质状况,一旦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解决。
# 3. 农药与肥料使用规范
新版标准特别强调了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倡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和有机肥料替代传统方法。例如,可以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数量,或者通过轮作制度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同时,在施用有机肥料时也需要注意控制用量,防止过量造成环境污染。
# 4. 记录与追溯体系建立
为了更好地执行上述各项措施并保证产品质量可追溯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完整的记录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土壤检测报告、空气与水质监测数据、肥料及农药使用情况等信息。这些资料不仅有助于内部管理和质量控制,同时也便于外部审查机构核查。
综上所述,《TCACM 1374.135-2021 益母草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通过细化和完善“产地环境要求”,进一步提高了益母草生产的标准化水平。生产企业只有严格按照新版标准操作,才能有效提升药材品质,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