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临床急危重症常用中成药散剂调剂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及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中药房及相关单位进行中成药散剂的调剂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Dispensing of Comm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in 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 Part 9: Powder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2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散剂在临床急危重症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以TCACM 1378.9-2022为例
在《临床急危重症常用中成药调剂技术规范 第9部分:散剂》(TCACM 1378.9-2022)中,散剂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剂型,其调配和使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将围绕“散剂分剂量操作”的规范化要求展开讨论,并结合新旧版本标准的变化,详细解析这一关键环节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新旧版本标准对比:从经验到精准
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更加注重散剂分剂量的科学性和精确性。旧版标准更多依赖于药师的经验判断,对分剂量的具体步骤描述较为笼统。而新版标准引入了更具体的量化指标和操作流程,例如明确规定了每种散剂的最小分装重量范围以及允许的最大误差值。这种改变不仅提升了散剂制备的一致性,也进一步保障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例如,在处理含毒性药材的散剂时,新版标准特别强调了双人复核制度的重要性。这不仅限定了单次分装的最低重量,还要求每一步骤都需记录并存档,以便追溯。这种严谨的态度对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尤为重要,因为任何微小偏差都可能影响疗效甚至引发不良反应。
散剂分剂量的关键步骤
1. 称量准备
使用经过校准的电子天平进行称量,确保设备灵敏度符合要求。根据散剂性质选择合适的容器(如药匙或专用分装器),避免污染。同时检查散剂外观是否均匀、无结块现象,确保基础质量合格。
2. 定量分装
将散剂均匀铺展于平整的工作台上,采用分步取样法逐步分配至各个单元内。每次取样后立即密封包装,并做好标记。对于高精度需求的情况,可借助自动分装机完成自动化操作。
3. 复核确认
分装完成后由另一位药师进行独立复核,包括核对数量、重量及外观等信息。若发现异常应及时返工直至合格为止。
4. 记录保存
完整记录整个过程的相关数据,包括日期、时间、操作人员姓名等信息,并妥善保管相关文档至少五年以上。
注意事项
- 在处理易吸湿性强或挥发性高的散剂时,应尽量缩短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防止成分损失。
- 针对儿童或老年人群使用的散剂,需特别关注其口感调整及服用方式指导。
- 若遇特殊情况需要临时调整剂量,则必须经过医师同意并在医嘱上注明原因。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临床急危重症常用中成药调剂技术规范 第9部分:散剂》(TCACM 1378.9-2022)通过对散剂分剂量环节的技术改进,显著提高了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希望广大药师能够严格按照新标准执行各项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