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基于同位素技术的重金属污染物同源性分析的技术要求、样品采集与处理、数据分析方法及结果评估。本文件适用于利用同位素技术对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进行来源识别和同源性分析。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 for Isotope-Based Source Apportionment Analysis of Heavy Metal Polluta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LNEMA 002-2022《基于同位素技术的重金属污染物同源性分析技术指南》中,与前版相比,新增了对铅同位素比值分析的具体操作规范。这一变化旨在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铅同位素比值分析为例,新版标准明确了样品预处理步骤:首先需要将采集到的土壤或水样通过酸消解法去除有机物干扰,确保金属元素完全溶解;接着使用离子交换柱分离铅与其他金属离子,得到高纯度的铅溶液。
仪器参数设置也进行了优化调整。采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其质量分辨率应设定为300以上,以减少质谱干扰;同时需校正仪器漂移,通常每运行10个样本后测定一次标准参考物质,如NIST SRM 981铅同位素标准溶液,确保测量精度。
数据处理阶段,要求至少获取三个独立重复测量值,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并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当RSD小于2%时认为数据可靠。此外,还需绘制δ206Pb/δ204Pb、δ207Pb/δ204Pb和δ208Pb/δ204Pb三轴图,通过点位分布判断污染来源,若样品点靠近工业排放特征区域则可判定为相关污染事件所致。
这些具体的操作细节和参数设置极大提升了铅同位素比值分析的标准化程度,为环境监测提供了更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