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干线协调信号控制方式的实施要求,包括基本要求、设计原则、参数设置、调整优化及评估方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城市道路干线协调信号控制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估。
Title:Traffic Signal Control Methods - Part 4: Implementation Requirements for Arterial Coordination Signal Control
中国标准分类号:R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以下是关于《GAT 527.4-2018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方式 第4部分:干线协调信号控制方式实施要求》的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描述:干线协调信号控制方式是什么?它与普通信号控制有什么不同?
详细回答:干线协调信号控制方式是一种将多个路口的交通信号灯进行联动控制的技术,目的是优化车辆在主干道上的通行效率,减少停车次数和延误时间。与普通信号控制相比,干线协调信号控制更注重整体流量的平衡和连续性,通过设置绿波带等策略实现车辆顺畅通行。
问题描述:在实施干线协调信号控制时,需要考虑哪些参数?如何确定这些参数?
详细回答:干线协调信号控制的关键参数包括车流速度、路段长度、交叉口间距、信号周期长度等。这些参数可以通过现场调查、数据分析和仿真模拟来确定。例如,车流速度可以通过实地测试或历史数据获取;路段长度和交叉口间距则需结合道路设计图纸测量;信号周期长度需根据高峰和平峰时段的实际流量调整。
问题描述:干线协调信号控制是否适用于所有道路条件?有哪些限制条件?
详细回答:干线协调信号控制并不适用于所有道路条件。主要适用场景包括:双向交通流量大且均衡、交叉口间距适中(通常不超过300米)、主干道与支路流量差异不大等。如果道路条件复杂(如存在大量支路接入、交通流量极不均衡),可能需要采用其他信号控制策略。
问题描述:干线协调信号控制是否会影响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如何平衡他们的需求?
详细回答:干线协调信号控制可能会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在高峰期。为平衡各方需求,建议在设计时预留专门的行人过街相位,并合理分配绿信比。同时,可通过设置二次过街设施或专用信号灯来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
问题描述:如何评估干线协调信号控制的实施效果?有哪些指标可以参考?
详细回答:评估干线协调信号控制效果的主要指标包括平均停车次数、平均延误时间、通行能力利用率和交通运行稳定性等。可以通过实地观测、交通仿真和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评估。例如,通过安装视频监控设备记录车辆通过各路口的时间,计算停车次数和延误时间;通过仿真软件模拟不同方案下的交通状况,对比各项指标的变化。
问题描述:干线协调信号控制系统是否需要定期维护和调整?如何进行维护?
详细回答:是的,干线协调信号控制系统需要定期维护和调整。由于交通流量会随季节、节假日等因素变化,建议每季度或半年对系统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参数调整。维护内容包括硬件设备的检查、软件系统的更新以及参数的重新校准。此外,还需关注交通流量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控制策略以适应新的情况。
问题描述:干线协调信号控制是否需要专业人员操作?普通人能否完成相关工作?
详细回答:干线协调信号控制涉及复杂的交通工程知识和技术,因此需要由具备专业背景的交通工程师或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普通人可能无法独立完成系统的配置和调试,但可以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参与日常监测和简单的参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