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槟榔规范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种植技术、采收与初加工、深加工技术、产品质量要求及包装、贮存和运输。本文件适用于槟榔的种植、加工及其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of Betel Nut
中国标准分类号:X65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CACM 1374.159-2021槟榔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相较于旧版标准,在多个方面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今天我将聚焦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这一重要内容,探讨其在新版标准中的具体要求及其实际应用方法。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新要求
在新版标准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被赋予了更高的优先级。与旧版相比,新版更加注重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强调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提倡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保措施。具体来说,新版标准提出了以下几点新要求:
1. 生物防治:鼓励种植户采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数量。例如,释放赤眼蜂来对付槟榔树上的钻心虫。
2. 物理防治:推广使用黄板诱捕器捕捉飞蛾等害虫。
3. 植物源农药:允许使用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制成的杀虫剂,如印楝素。
应用方法详解
为了更好地实施上述技术,种植户需要采取以下步骤:
1. 建立监测系统:定期检查槟榔园内害虫种类及数量变化,及时发现潜在威胁。
2. 选择合适工具:根据害虫习性挑选有效的生物或物理防治手段。比如,对于夜间活动的害虫可以设置灯光诱捕装置。
3. 合理搭配使用:单一方法可能效果有限,应结合多种方式综合施策,形成互补优势。
4. 培训教育:组织相关知识讲座和技术指导会,提高农户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识水平。
通过以上措施,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带来的损失,还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槟榔产业健康发展。这正是新版标准所倡导的核心理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