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猫传染性腹膜炎的诊断方法、判定标准和实验室检测技术。本文件适用于兽医临床和动物疫病防控部门对猫传染性腹膜炎的诊断与监测。
Title:Diagnostic Protocol for 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发布单位:中国兽医协会(China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 CVMA)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CVMA 224-2025《猫传染性腹膜炎诊断规程》中,相较于前一版本(如TCVMA 224-2018),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关于“血清学检测与临床症状结合判断”的标准表述。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对疾病诊断科学性的提升,也对实际操作中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将围绕这一条文的更新内容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与挑战。
原版标准中,对于猫传染性腹膜炎(FIP)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体液分析及病毒分离等手段,而血清学检测仅作为辅助参考。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许多兽医发现单纯依赖这些方法难以准确区分FIP与其他类似疾病,如慢性炎症、肿瘤或感染性疾病。
新版标准明确指出:“血清学检测结果应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相结合,综合判断是否为FIP。”这一调整强调了血清学检测在诊断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从业者不能孤立看待某一项检测结果。
血清学检测主要包括抗猫冠状病毒(FCoV)抗体的检测,常用的方法包括ELISA和免疫荧光法。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感染FCoV的猫都会发展为FIP,且抗体水平并不能直接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因此,血清学检测结果必须结合其他临床指标,如腹水或浆膜渗出物的特征、白细胞计数、蛋白含量以及影像学表现等,才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此外,新版标准还特别提到,对于疑似FIP的病例,建议进行PCR检测以确认是否存在变异型FCoV的复制。这进一步提升了诊断的精准度,特别是在早期识别和干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TCVMA 224-2025对血清学检测与临床症状结合判断的强调,标志着FIP诊断从经验性向科学化、系统化的转变。这对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优化治疗方案、减少误诊漏诊具有积极意义。兽医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理解并掌握这一变化,确保在日常诊疗中能够科学、规范地应用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