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医疗
  • TCACM 1376-2022 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TCACM 1376-2022 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治疗
    15 浏览2025-06-02 更新pdf0.71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生对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诊疗实践。
    Title: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TCM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 封面预览

    TCACM 1376-2022 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 拓展解读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一种常见的肾小球疾病,近年来中医药在该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TCACM 1376-2022 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发布为中医药治疗提供了规范化指导。本文将聚焦于新旧版本指南中关于“辨证分型”的差异进行深度解读。

    在旧版指南中,IMN的中医辨证主要分为湿热内蕴、脾肾两虚两大类。然而,新版指南对这一分类进行了细化和优化,新增了“气阴两虚夹瘀”这一类型。这种调整基于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数据的支持,尤其是对于长期蛋白尿控制不佳的患者群体,显示出更好的疗效。

    以“气阴两虚夹瘀”为例,其核心病机在于长期疾病消耗导致气血亏虚,同时伴随血瘀症状。具体表现为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并伴有舌质暗红、脉细涩等体征。在治疗上,应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原则,推荐使用参芪地黄汤加减。方剂中的人参、黄芪可补气健脾,熟地、山药滋阴补肾,丹参、川芎则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药物剂量及配伍。例如,若患者存在明显的水肿,则可在方剂中加入泽泻、茯苓增强利水消肿的效果;若兼有失眠多梦,则可酌情加入酸枣仁、柏子仁等安神药物。

    此外,新版指南还特别强调了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建议患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注意饮食调理,减少高蛋白食物摄入,防止加重肾脏负担。通过综合治疗方案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IMN患者的临床缓解率,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TCACM 1376-2022》指南对IMN辨证分型的完善不仅反映了现代医学研究的进步,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加精准有效的诊疗思路。未来还需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量的研究,以验证和完善这些理论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TCSTEA 00048-2022 光泽红茶 干坑正山小种
    无相关信息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