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下水中耗氧量的测定方法——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本文件适用于地下水中耗氧量的测定,用于评价水体污染程度及相关环境监测工作。
Title:Methods for the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quality - Part 68: Determination of oxygen consumption - Acidic potassium permanganate titration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ZT 0064.68-2021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制定的一项关于地下水质分析的重要标准,其中第68部分专门针对耗氧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规范。这项标准采用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为准确评估地下水中的有机物含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什么是耗氧量? 耗氧量(COD)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水中有机物质被氧化所需的氧气量。它反映了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总量,是衡量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地下水资源来说,准确测定耗氧量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地下水的污染状况,还能为后续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是一种经典的化学分析手段,其原理是利用高锰酸钾(KMnO₄)作为氧化剂,在酸性环境下与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发生反应,从而计算出消耗的高锰酸钾量,进而推算出耗氧量。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优点,但同时也对实验环境和人员技能提出了较高要求。
以某城市地下水监测项目为例,研究人员通过遵循DZT 0064.68-2021标准,对当地多个采样点的地下水质进行了耗氧量测定。结果显示,部分区域的耗氧量明显高于国家标准限值,表明这些地区的地下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有机污染。基于这一发现,相关部门迅速采取措施,包括加强工业废水排放监管、优化污水处理工艺等,有效改善了当地的水环境质量。
此外,通过对不同季节的监测数据对比分析,还发现了某些季节性因素对耗氧量的影响,这为制定更加精准的水质保护策略提供了参考。
综上所述,DZT 0064.68-2021标准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为地下水质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通过科学严谨的方法论与实践验证,该标准在保障饮用水安全、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相信这一领域还将迎来更多创新与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