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沉积岩分散有机质中镜质组反射率的测定方法,包括样品制备、测量条件和数据处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地质勘探、油气资源评价等领域中对沉积岩中有机质成熟度的分析。
Title:Determination Method of Vitrinite Reflectance in Dispersed Organic Matter of Sedimentary Rocks
中国标准分类号:E10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Z 53-1987 是中国地质行业的一项标准,主要用于指导沉积岩中分散有机质镜质组反射率的测定方法。这项标准为石油地质学家、煤田地质学家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以准确评估沉积岩中的有机质成熟度。镜质组反射率是评价有机质演化程度的重要参数,它能够反映有机质在地质历史中所经历的热演化过程。
镜质组反射率(Ro)是通过测量镜质组矿物在油浸条件下对偏振光的反射率来确定的。这一参数反映了有机质的成熟度,对于油气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强反射率通常表明有机质已经经历了较高的热演化阶段,可能已经生成了大量油气;而低反射率则意味着有机质仍处于较低的成熟阶段,尚未充分转化为油气。
DZ 53-1987 标准详细规定了镜质组反射率的测定步骤,包括样品采集、制备、测试仪器的选择以及数据处理等环节。
例如,在某次油气勘探项目中,研究团队利用 DZ 53-1987 标准对某沉积盆地的岩心样品进行了镜质组反射率测定。结果显示,该区域的镜质组反射率普遍在0.6%到1.2%之间,表明有机质正处于高成熟阶段,具备良好的油气生成潜力。这一结论为后续的钻探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在煤田开发领域,某煤矿通过对不同深度煤层的镜质组反射率进行分析,发现随着深度增加,反射率逐渐升高,从而优化了开采方案,提高了经济效益。
DZ 53-1987 标准在沉积岩分散有机质镜质组反射率测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规范了操作流程,还为油气和煤炭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一标准有望进一步完善,为地质研究提供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