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次氯酸钠发生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采用电解法制备次氯酸钠溶液的次氯酸钠发生器,主要用于饮用水、污水及工业用水的消毒处理及其他相关领域。
Title:Sodium Hypochlorite Generator - GB 12176-1990
中国标准分类号:C 4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次氯酸钠发生器是一种用于现场制备次氯酸钠溶液的设备,广泛应用于饮用水消毒、污水处理以及工业生产中。为了规范这一领域的技术要求和产品质量,我国制定了国家标准《GB 12176-1990 次氯酸钠发生器》。该标准自1990年发布以来,为次氯酸钠发生器的设计、制造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
次氯酸钠发生器的核心原理是通过电解食盐水溶液生成次氯酸钠。这一过程通常利用电化学反应,在阳极产生氯气,随后与碱性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钠。这种设备因其高效、安全、环保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厂、医院、游泳池和食品加工行业等场景。
根据GB 12176-1990标准,次氯酸钠发生器的设计需满足一系列技术指标,包括设备的电解效率、电流密度、材料耐腐蚀性以及电气安全性能。例如,设备的电解效率应不低于80%,以确保经济性和实用性;同时,材料的选择需考虑长期运行中的耐腐蚀能力,避免因腐蚀导致泄漏等问题。
以某大型自来水厂为例,其采用符合GB 12176-1990标准的次氯酸钠发生器后,不仅实现了水质的高标准消毒,还大幅降低了运营成本。据统计,该设备每年可节约化学药剂费用约30%,并减少了运输和储存环节的安全隐患。
总之,《GB 12176-1990 次氯酸钠发生器》作为行业的重要标准,不仅推动了设备的技术进步,也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次氯酸钠发生器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