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采选冶炼地块土壤重金属污染边界地球物理探测的技术要求、方法选择、数据处理与解释及成果提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采选冶炼活动导致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边界的地球物理探测工作,其他地区可参考使用。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 for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Boundaries in Soil at Mining and Metallurgy Sites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HAEPCI 42-2022《采选冶炼地块土壤重金属污染边界地球物理探测界定技术指南》是针对这类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管控的重要标准。该标准在2022年发布后,对2018年版进行了修订,其中关于“电磁法在重金属污染边界探测中的应用”这一部分内容有显著改进。
相较于旧版,新版标准更强调电磁法的实际操作细节和适用条件。例如,旧版仅笼统提到可以使用电磁法,但未给出具体的操作流程。而新版则明确规定了在采用瞬变电磁法(TEM)时,应根据土壤电阻率选择合适的发射频率,并且需要结合地质雷达数据进行联合解释。
以瞬变电磁法为例,新版标准指出,在实施前需先通过电阻率测量确定最佳工作频率范围。一般情况下,当土壤电阻率低于50Ω·m时,推荐使用较低频段如10Hz;若电阻率高于500Ω·m,则可选用高频段如1kHz。此外,还要求至少布置三条测线,每条测线间距不少于20米,确保能够覆盖整个疑似污染区域。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技术人员首先需要在现场布设仪器设备并完成校准。接着按照预定方案开展数据采集工作,记录下各个测点处的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曲线。之后利用专业软件处理原始数据,提取出反映地下介质特性的视电阻率图像。最后将此结果与已有的地质资料以及钻探验证信息相结合,最终划定重金属污染边界。
通过这样的改进,新版标准不仅提高了检测精度,也增强了其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工作的可靠性。这为相关行业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依据,有助于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