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钽铁、铌铁精矿中锡量的测定方法,采用碘酸钾滴定法进行分析。本文件适用于钽铁、铌铁精矿中锡含量的化学分析。
Title: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tantalum iron and niobium iron concentrates - Part 10: Determination of tin content - Potassium iodate titration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H61
国际标准分类号:7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以下是关于标准 YST 358.10-2011 钽铁、铌铁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0部分:锡量的测定 碘酸钾滴定法 的常见问题解答。
YST 358.10-2011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行业标准,用于钽铁、铌铁精矿中锡含量的测定。该标准规定了采用碘酸钾滴定法进行锡量测定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技术要求。
碘酸钾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碘酸钾在酸性条件下氧化锡离子(Sn²⁺),生成碘单质(I₂)。随后通过淀粉指示剂检测反应终点,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碘单质,从而计算出样品中的锡含量。
制备碘酸钾滴定液时,需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碘酸钾(KIO₃)并溶解于水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后摇匀。为了确保浓度精确,通常需要标定其实际浓度后再使用。
在滴定过程中,当溶液由无色变为稳定的浅蓝色时,即为滴定终点。此时加入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可以用来计算样品中的锡含量。
某些金属离子如铁、铜等可能会对测定产生干扰。因此,在实验前需要采取适当的分离或掩蔽措施,以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
测定结果通常以质量分数的形式表示,单位为百分比(%)。最终结果应取多次平行测定的平均值,并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除了碘酸钾滴定法外,还可以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来测定锡含量。这些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但成本较高。
该标准适用于钽铁、铌铁精矿中锡含量的测定。其他类似矿石材料也可以参考此方法进行检测,但需验证其适用性。
可以通过测定已知含量的标准样品来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如果测定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偏差在允许范围内,则说明方法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