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硒中铅量的测定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本文件适用于硒产品中铅含量的测定。
Title: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 for selenium - Part 11: Determination of lead content -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H63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4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YST 226.11-2009 是一项关于硒化学分析的重要国家标准,其中第11部分专门针对铅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规范。这项标准的出台,旨在为工业生产和科研领域提供一种可靠、准确的检测手段,以满足对铅元素精确测定的需求。铅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和材料中的重金属,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是该标准中推荐的主要技术手段。这种方法通过将样品溶液雾化后导入高温火焰中,使铅原子被激发并发射特定波长的光,从而实现定量分析。FAAS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矿石以及环境样本的检测。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核心在于利用原子吸收现象来测量元素浓度。当铅原子处于高温火焰中时,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如铅的特征吸收波长为283.3 nm)。通过检测这种吸收强度的变化,可以推算出样品中铅的含量。
在实际生产中,YST 226.11-2009 标准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例如,在某钢铁厂的质量控制环节中,技术人员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钢材中的铅含量,发现超标情况。经过进一步排查,确认是原料采购环节存在问题。随后,工厂改进了供应商筛选机制,并严格按照标准重新检测,最终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此外,这项标准还被应用于环保监测领域。例如,某地环保部门利用 FAAS 方法对土壤样本中的铅含量进行检测,发现工业废水排放是主要污染源之一。基于此结果,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加强污水处理,有效降低了土壤铅污染水平。
综上所述,YST 226.11-2009 标准不仅为铅含量测定提供了科学依据,还推动了相关行业的质量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未来,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这项标准有望进一步优化,为更广泛的领域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