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高碘酸钠(钾)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连铸保护渣中氧化锰含量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连铸保护渣中氧化锰含量的测定。
Title:Chemical Analysis Method for Continuous Casting Mold Flux - Determination of Manganese Oxide Content by Sodium (Potassium) Periodat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and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中国标准分类号:H61
国际标准分类号:77.08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YBT 190.11-2001是中国钢铁行业的一项重要标准,用于指导连铸保护渣中氧化锰(MnO)含量的化学分析方法。这项标准不仅规范了分析流程,还明确了采用高碘酸钠(钾)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作为主要检测手段。这些方法的引入,为提高检测精度和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推动了钢铁生产质量控制的进步。
高碘酸钠(钾)光度法是一种基于化学反应和光谱吸收原理的定量分析技术。其核心在于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样品中的锰元素转化为特定的化合物,并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吸光度,从而计算出锰的含量。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的特点,尤其适用于微量锰的检测。例如,在某钢铁厂的实际应用中,通过此方法测得的锰含量误差仅为±0.02%,显著提升了产品质量评估的准确性。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另一种重要的检测手段,它通过将样品溶液雾化后导入高温火焰中,使锰原子被激发并发射特征光谱,进而测定其浓度。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实现快速、精准的多元素同时检测,特别适合于复杂样品的分析。例如,在某大型钢铁企业中,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连铸保护渣进行检测,其结果与标准值的偏差小于0.01%,充分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以某钢铁厂为例,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YBT 190.11-2001标准,分别采用了高碘酸钠(钾)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连铸保护渣进行了多次检测。数据显示,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高度一致,均满足行业要求。此外,通过对比不同批次样品的数据,发现锰含量的变化趋势与生产工艺调整密切相关,这为优化生产流程提供了宝贵参考。
综上所述,YBT 190.11-2001标准为连铸保护渣中氧化锰含量的检测提供了科学、系统的解决方案。无论是高碘酸钠(钾)光度法还是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都展现了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未来,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方法将进一步提升钢铁行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助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