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矿区生态修复菌剂——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的生产技术要求、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控制方法及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矿区生态修复中使用的深色有隔内生真菌菌剂的生产与应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Dark Septate Endophytic Fungal Agents for Min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TGRM 096-2024 矿区生态修复菌剂——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生产技术规范》中关于“发酵培养基优化”的变化及其实际应用。
在旧版标准TGRM 096-2018中,对于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的发酵培养基要求较为笼统,仅规定了主要成分如碳源、氮源的基本配比范围。然而,在新版TGRM 096-2024中,对发酵培养基的具体组成进行了更加详细的描述,并且增加了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具体添加量。
这一改变主要是基于近年来研究发现,适当调整发酵培养基中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可以显著提高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的生长速率及代谢活性,从而提升其在矿区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效果。例如,增加锌、锰等微量元素能够促进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这些代谢产物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并抑制重金属迁移。
那么如何应用这项新的要求呢?首先,在准备发酵培养基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提供的配方来精确称量各种原料。其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微调某些成分的比例,比如通过测定pH值和溶解氧浓度来进一步优化培养环境。最后,在大规模生产前,务必进行小规模试验验证,确保最终产品符合预期性能指标。
总之,通过对发酵培养基的精细化管理,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的质量,还能增强其在矿区生态修复工程中的适应性和持久性。希望以上内容能为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一些实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