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含氰甙类食物中毒的诊断依据、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含氰甙类食物中毒的诊断和处理。
Title:Diagnosis Criteria and Management Principles for Cyanogenic Glycoside Food Poison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以下是关于含氰甙类食物中毒诊断与处理的重要问题及其详细解答,按优先级排序。
含氰甙类食物中毒是指因摄入含有氰甙的食物(如苦杏仁、木薯等)后,体内释放出氢氰酸而导致的急性中毒现象。氰甙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氢氰酸,抑制细胞呼吸,导致组织缺氧。
含氰甙类食物中毒的典型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呼吸困难、心悸、意识模糊等。如果怀疑中毒,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可能的饮食史。
根据WST 5-1996标准,诊断依据主要包括:
一旦误食含氰甙类食物,应采取以下措施:
治疗含氰甙类食物中毒的方法包括:
预防措施包括:
氰甙类食物中毒的症状与其他疾病(如感冒、胃肠炎)相似,容易被误诊。因此,当出现不明原因的急性症状时,应高度警惕是否与饮食相关。
并非所有含氰甙类食物都有明显毒性。例如,甜杏仁不含氰甙,而苦杏仁则含有较高量的氰甙。因此,在食用前需了解食物种类及其安全性。
如果及时救治,大多数患者可以完全康复。但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神经损伤或其他并发症。
可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或相关卫生机构网站查询WST 5-1996标准全文,以了解更多诊断和处理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