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血浆凝固实验中血液标本的采集、处理和保存的要求及操作步骤。本文件适用于临床实验室进行血浆凝固实验时的血液标本管理。
Title:Guidelines for the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of Blood Samples for Plasma Coagulation T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WST 359-2011 是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旨在规范血浆凝固实验中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流程。这项标准对于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领域。
正确的标本采集是实验成功的基础。首先,选择合适的采血管至关重要。通常,EDTA抗凝管是最常用的选择,因为它能够有效防止血液凝固。其次,在采集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以避免外界污染影响实验结果。此外,采血的速度和角度也会影响标本的质量,因此医护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这些技巧。
采集后的标本需要迅速进行处理,以保持其生物学特性。这一阶段包括离心分离血浆、储存以及运输等环节。离心速度和时间的选择直接影响血浆的纯度,而低温储存可以有效延缓细胞代谢活动,保证样本稳定性。
例如,在某医院的一次大规模凝血功能检测中,由于未遵循上述标准,导致部分标本出现溶血现象,严重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通过改进采集和处理流程后,检测合格率显著提升。
WST 359-2011 标准为血浆凝固实验提供了全面的操作指导,涵盖了从标本采集到处理的全过程。只有严格遵守这些规范,才能确保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未来,随着技术进步,我们期待更多高效便捷的方法被应用于这一领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