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临床酶活性浓度测定的基本原则、操作步骤、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医学实验室进行临床酶活性浓度的测定及相关质量控制工作。
Title:General Rul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linical Enzyme Activity Concentr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WST 222-2002 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标准,用于规范临床酶活性浓度测定的方法。这一标准为医学检验领域提供了统一的操作指南,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酶活性浓度测定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疾病筛查、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估等方面。
在临床实践中,酶活性浓度测定通常涉及多种酶类,如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和CK(肌酸激酶)。这些酶的活性变化可以反映人体不同器官的功能状态。例如,肝脏功能异常时,ALT和AST水平可能升高;心肌损伤时,CK水平显著上升。因此,准确测定这些酶的活性浓度对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WST 222-2002的规定,酶活性浓度测定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以急性心肌梗死(AMI)为例,CK-MB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在100例疑似AMI患者中,通过WST 222-2002规定的测定方法,有92例患者的CK-MB水平显著升高,与临床症状高度吻合。这表明该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此外,WST 222-2002还强调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实验室应定期参加能力验证计划,确保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信度。例如,某大型医院通过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其酶活性测定的合格率从最初的85%提升至98%,显著提高了诊疗水平。
WST 222-2002作为临床酶活性浓度测定的指导性文件,不仅规范了操作流程,还促进了医疗行业的标准化发展。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医疗机构能够更精准地服务于患者,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一标准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以满足更多临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