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医疗
  • WS 216-2001 登革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WS 216-2001 登革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登革热诊断标准处理原则病毒性疾病热带医学
    18 浏览2025-06-10 更新pdf0.63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登革热的诊断依据、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对登革热的诊断与治疗。
    Title:Diagnosis Criteria and Management Principles for Dengue Fever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 封面预览

    WS 216-2001 登革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 拓展解读

    WS 216-2001登革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WS 216-2001是中国卫生行业制定的一项关于登革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的技术规范,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以提高登革热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传播,其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痛和皮疹等,严重时可导致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威胁生命安全。

    根据WS 216-2001标准,登革热的诊断依据主要包括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三个方面。首先,患者需有近期到过登革热高发地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其次,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如持续高热、全身酸痛、淋巴结肿大等;最后,通过血清学检测(如IgM抗体检测)或病毒核酸检测进一步确认诊断。

    诊断标准的具体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WS 216-2001提供了详细的诊断流程。例如,在2019年广东某地暴发的一起登革热疫情中,当地疾控中心通过监测蚊媒密度发现病例激增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医疗机构严格按照标准对疑似病例进行排查,利用快速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技术,成功确诊了多例登革热患者,有效控制了疫情扩散。

    • 流行病学调查:通过询问患者的旅行史和接触史,锁定高风险人群。
    • 临床特征分析: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初步判断是否符合登革热的典型表现。
    • 实验室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gM抗体,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登革热的处理原则

    针对登革热的处理原则,WS 216-2001强调分级管理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轻症患者通常采取对症支持疗法,如退烧药、补液和休息;重症患者则需要住院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给予输血、补液甚至呼吸支持。

    例如,在2020年某次大规模登革热疫情中,某医院收治了一名重症患者,其表现为严重出血倾向和低血压。医护人员立即按照标准实施液体复苏和药物干预,同时加强护理措施,最终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康复出院。

    总之,WS 216-2001为登革热的防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得到了广泛认可。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显著提升登革热的防治水平,保障公众健康。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WS 213-2001 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WS 214-2001 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WS 215-2001 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WS 216-2018 登革热诊断

    WS 217-2001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