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全豆豆浆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大豆为原料,经清洗、磨浆、加热等工艺加工制成的全豆豆浆。
Title:Full Bean Soy Milk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全豆豆浆是近年来备受消费者青睐的一种植物蛋白饮品,其制作工艺简单且营养价值高。在全豆豆浆的生产和质量控制中,标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TCNFIA 138-2021《全豆豆浆》标准作为行业内的权威规范,对产品的定义、技术要求以及检验规则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本文将聚焦于该标准中新旧版本间的一个关键差异——“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变化,进行深入分析。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变化
# 老版本规定
在早期版本中,全豆豆浆的蛋白质含量测定主要采用凯氏定氮法。这种方法通过测量样品中的氮含量来估算蛋白质含量,虽然操作相对成熟,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它无法区分真蛋白与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可能导致结果不够准确,尤其是在原料成分复杂的情况下。
# 新版本改进
新版标准引入了更为先进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作为补充手段。这种技术利用近红外光对物质分子结构中化学键振动的吸收特性来进行快速定量检测。对于全豆豆浆而言,它可以更精准地识别并量化其中的真实蛋白质成分,从而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此外,新标准还强调应结合多种检测方法使用,以确保数据可靠性。
应用实例解析
假设某生产企业正在生产一批全豆豆浆产品,并需按照最新标准对其蛋白质含量进行评估。首先,企业可以采用传统的凯氏定氮法获取初步数据;然后,利用近红外光谱仪扫描样品,记录下特定波长下的反射率或透射率信息;最后,通过专业软件处理这些数据,生成最终的蛋白质浓度报告。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执行每一步骤,包括样品预处理、仪器校准及数据分析等环节,才能保证结果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综上所述,《全豆豆浆》TCNFIA 138-2021 标准通过对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优化升级,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控制水平,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依据。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理解并掌握这一变化至关重要,这有助于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用新技术,保障产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