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粘结剂喷射铸型(芯)用硅砂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采用粘结剂喷射3D打印工艺制备铸型(芯)所使用的硅砂。
Title:Binder Jetting Casting Molds (Cores) Silica Sand -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中国标准分类号:J95
国际标准分类号:77.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CFA 0202032-2022《粘结剂喷射铸型(芯)用硅砂》标准在工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铸造行业中。本文将聚焦于该标准中关于“粒度分布”这一关键指标的新旧版本差异,并详细解读其应用方法。
粒度分布的新旧版本差异
在旧版标准中,粒度分布的要求相对宽松,允许一定程度的偏差范围,这主要是考虑到当时的技术水平和成本控制的需求。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新版标准对粒度分布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具体表现为:
1. 更窄的允许偏差范围:新版标准将粒度分布的允许偏差范围从原来的±5%缩小至±3%,这意味着供应商需要提供更加均匀的产品。
2. 新增了粒径分级标准: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类型的铸件需求,新版标准增加了对于细粉含量、粗颗粒比例的具体分级标准,确保材料能够满足多样化应用场景。
粒度分布的应用方法
粒度分布直接影响到铸型(芯)的质量与性能,因此正确理解和应用粒度分布数据至关重要。
# 1. 数据获取与分析
首先,应通过专业设备如激光粒度分析仪来准确测定硅砂的粒度分布。获得的数据需按照新版标准中的规定进行分类整理,包括但不限于总表面积、平均粒径等参数。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砂子本身的物理特性,还间接影响后续加工工艺的效果。
# 2. 选择合适的砂子类型
根据实际生产需求选择适合的砂子类型。例如,在制造高精度复杂结构零件时,应优先选用粒度分布均匀且细粉含量较低的硅砂;而对于大型简单结构件,则可以适当放宽对粒度分布的要求,以降低成本。
# 3. 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变量
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控制各种可能影响粒度分布的因素,比如搅拌速度、时间以及混合方式等。合理调整这些参数有助于维持稳定的粒度分布状态,从而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
总之,《粘结剂喷射铸型(芯)用硅砂》TCFA 0202032-2022标准通过对粒度分布提出更高要求,促使行业向着更加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并有效利用这一变化带来的机遇,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