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手擀臊子面的原料要求、制作工艺、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手擀臊子面的传统制作与经营单位。
Title:Hand-rolled Noodle with Minced Meat Sauce Production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手擀臊子面是陕西关中地区一道极具代表性的传统美食,其制作工艺复杂且讲究。在TLFMCXH 006-2022《手擀臊子面制作规范》出台后,对于提升臊子面的标准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围绕该标准中新旧版本的主要变化之一——“臊子汤底熬制”这一关键环节展开讨论,并结合实际应用给出具体操作建议。
酥肉与汤底:从传统到规范
在新版标准中,对臊子汤底熬制的要求更加细化,特别是关于酥肉的处理方式有了明确规定。旧版标准仅提到需要使用优质五花肉切块并油炸至金黄,而新版则进一步强调了酥肉制作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和时间把控。例如,要求油温需保持在180℃左右,且炸制时间为5分钟以内,以确保酥肉外皮酥脆而不油腻,内部肉质鲜嫩多汁。
这种调整不仅提升了成品质量,也使得新手厨师更容易掌握核心技术要点。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要求,在实际操作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选用合适部位:选择带皮五花肉最为理想,因为皮下脂肪层能为后续炖煮提供足够的油脂。
2. 精准控温:使用温度计监测油锅温度,避免过高导致焦糊或过低影响口感。
3. 分批处理:一次性投入过多原料会导致油温骤降,应根据锅容量分批次进行炸制。
此外,新版标准还增加了关于汤底熬制过程中香料搭配比例的具体指导。相比以往较为模糊的说法(如“适量添加”),现在明确了花椒、八角等主要调味品的用量范围。比如,每公斤水需加入约1克花椒粒和2颗八角,这样既能保证香味浓郁又不会掩盖食材本身的味道。
综上所述,《手擀臊子面制作规范》通过优化酥肉制作流程以及精确化香料配比等方式,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从业者的技术难题。对于想要学习或从事相关工作的朋友来说,遵循这些科学合理的指导原则无疑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