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基于循证医学的针灸治疗腱鞘炎所致疼痛的临床实践指南,包括诊断、评估、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从事针灸治疗的专业人员以及相关医疗机构和研究人员。
Title:Evidence-based Acupunctur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Pain due to Tenosynovitis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CAAM 0007-2019《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腱鞘炎所致疼痛》中,有一项重要的更新值得关注,即关于“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结合应用”的推荐强度变化。相较于之前的版本,新版指南将这一疗法的推荐级别从IIb提升至IIa,这表明其证据质量和推荐力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以腕管综合征引发的腱鞘炎为例,这种疾病常表现为手腕部疼痛、麻木及功能受限。根据新版指南,在治疗时应优先考虑局部取穴如阳溪穴(LI5)、大陵穴(PC7),同时配合远端取穴如合谷穴(LI4)、后溪穴(SI3)。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 局部取穴:患者取坐位,暴露患侧前臂。医者先用拇指指腹轻揉阳溪穴周围软组织约1分钟,待局部微热后,快速进针直达骨膜下,采用捻转提插法行补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
2. 远端取穴:患者取仰卧位,屈肘握拳。医者用一次性无菌毫针迅速刺入合谷穴,深度约1寸,行均匀捻转提插手法,使患者产生酸胀感并向手指放射为佳,留针时间同样为30分钟。
3. 配合电针刺激:在上述两组穴位上连接电针仪,选择疏密波,频率设定为50Hz,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通电时间为20分钟。
此方案不仅能够有效缓解腱鞘炎引起的疼痛症状,还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此外,为了提高疗效,还可以结合中药熏洗、推拿按摩等综合治疗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针灸治疗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防止交叉感染。对于初次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建议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医师进行操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