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食品
  • SNT 1543-2005 食源性致病菌基因芯片鉴定方法

    SNT 1543-2005 食源性致病菌基因芯片鉴定方法
    食源性致病菌基因芯片鉴定方法食品安全分子检测
    12 浏览2025-06-10 更新pdf0.26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鉴定的方法,包括样品处理、核酸提取、标记、杂交、信号检测及数据分析等步骤。本文件适用于食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筛查与鉴定。
    Title: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Foodborne Pathogens by Gene Chip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00.99

  • 封面预览

    SNT 1543-2005 食源性致病菌基因芯片鉴定方法
  • 拓展解读

    食源性致病菌基因芯片鉴定方法

    SNT 1543-2005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关于食源性致病菌基因芯片鉴定方法的标准。这项标准为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可能存在的致病菌提供了科学依据,是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技术规范之一。

    随着全球化贸易的快速发展和食品供应链的复杂化,食源性疾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开发高效、可靠的检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基因芯片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分子生物学工具,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通过特异性探针与目标DNA序列的杂交反应,能够同时检测多种病原微生物,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

    基因芯片技术的优势

    • 高通量检测: 基因芯片可以一次性检测多种病原菌,这对于复杂的食品样本分析非常有用。
    • 灵敏度高: 即使样本中的病原菌含量极低,也能被检测出来。
    • 准确性强: 基于特定的DNA序列,基因芯片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以沙门氏菌为例,这种细菌常存在于肉类、蛋类等食品中,容易引发食物中毒。传统检测方法耗时较长,而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测,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及时的信息支持。

    实际应用案例

    某大型食品加工企业曾利用SNT 1543-2005标准中的基因芯片技术对一批冷冻鸡肉产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部分样品中含有沙门氏菌,企业迅速采取措施召回相关产品,避免了潜在的健康风险。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基因芯片技术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价值。

    此外,基因芯片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科研机构和检测实验室,用于研究新型病原菌的传播途径及抗药性发展情况。例如,研究人员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发现了一种耐药性增强的大肠杆菌变异株,为制定更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总之,SNT 1543-2005标准所涉及的基因芯片技术不仅提升了食品安全检测的能力,也为保障公众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SNT 1545-2005 进出口溶剂型涂料中苯系物和游离二异氰酸酯类单体的同时测定方法.气相色谱法

    SNT 1547-2005 进出口食品中甲醛含量测定.液相色谱法

    SNT 1548-2005 进出口腐乳中苯甲酸、山梨酸含量检验方法

    SNT 1568-2005 进出口保健(功能)食品检验规程

    SNT 1569-2005 进出口河豚中河豚毒素检验方法 ELISA法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