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出口腊肠的检验项目、抽样方法、检验方法及判定规则。本文件适用于出口腊肠的质量检验。
Title:Rules for Inspection of Exported Sausages
中国标准分类号:X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SNT 0222.2-1993是中国针对出口腊肠制定的一项重要技术规范,旨在确保腊肠产品的质量符合国际标准和进口国的要求。这项规程不仅涵盖了腊肠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指标,还对检验方法、检测频率以及合格判定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
在腊肠生产中,微生物指标是检验的核心部分之一。例如,SNT 0222.2-1993要求腊肠产品中不得检出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些微生物的存在可能会对消费者健康构成威胁。此外,腊肠的水分活度(Aw)和pH值也被严格控制,因为它们直接影响产品的保质期和安全性。例如,某出口企业曾因腊肠的水分活度过高导致产品变质,最终被国外客户退货,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了严格执行标准的重要性。
除了微生物和理化指标外,SNT 0222.2-1993还强调了腊肠感官品质的评定。这包括腊肠的颜色、气味、口感以及外观是否符合标准。感官检验通常由经验丰富的质检人员完成,他们通过视觉、嗅觉和触觉来判断腊肠是否达到出口要求。例如,某知名食品企业在一次出口检查中,因腊肠颜色偏暗而被判定为不合格,这表明感官品质同样不容忽视。
为了确保腊肠产品质量的稳定性,SNT 0222.2-1993还规定了严格的抽样和检验流程。例如,每批腊肠需随机抽取至少5个样本进行检测,每个样本的重量不得低于200克。同时,检验结果需要在48小时内出具,以便及时反馈给生产企业进行改进。这种高效的检测机制对于保障出口贸易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SNT 0222.2-1993不仅是腊肠生产企业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维护中国食品国际声誉的关键工具。通过严格执行这一规程,不仅可以提高腊肠产品的竞争力,还能有效避免因质量问题引发的国际贸易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