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措施体系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黑土区内的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Standard for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Soil and Water Loss in Black Soil Reg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SL 446-2009 是一项关于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的重要国家标准,旨在规范水土保持工作。以下是该标准的常见问题解答。
SL 446-2009 主要适用于我国东北黑土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东部等地区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该标准规定了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的技术要求、监测方法和管理措施,适用于农田、林地、草地及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工程设计与实施。
黑土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如降雨强度大、地形坡度陡)和人为因素(如过度开垦、植被破坏、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土壤侵蚀加剧,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根据 SL 446-2009,水土流失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监测结果用于评估防治效果并指导后续工作。
虽然 SL 446-2009 主要针对黑土区,但其部分原则和技术方法也可为其他地区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不过,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差异较大,需因地制宜调整具体措施。
在实施过程中,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例如,在农业开发中推广生态友好型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同时,通过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对于涉及黑土区的建设项目,SL 446-2009 要求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落实“三同时”制度(即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此外,还需定期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确保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提高公众认知的关键在于加强宣传和培训。政府和相关机构可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组织实地考察等方式,向农民、企业及社会公众普及水土保持知识,增强其环保意识和参与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