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南方红豆杉用材林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立地条件、苗木选择与培育、造林技术、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伐利用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南方红豆杉用材林的栽培与管理。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 Timber Fores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南方红豆杉用材林栽培技术规程(TLYCY 1022-2021)中有一项重要更新是关于育苗技术的要求。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对种子处理和播种技术提出了更为详细的规定。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南方红豆杉种子的处理较为笼统,仅要求种子要经过消毒和催芽即可。而在新版标准中,则明确规定了具体的处理流程:首先将种子放入50℃左右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期间需要换水一次以保持清洁;然后将种子捞出并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小时进行消毒;最后将种子与湿沙按照1:3的比例混合后置于温度为20℃至25℃、湿度为60%-70%的环境中进行层积催芽。
播种时也有了更具体的操作指南。新版标准指出,在整地时应确保土壤疏松且排水良好,并施足基肥。播种行距控制在20厘米左右,每穴播入种子2-3粒,覆土厚度约为种子直径的2倍。播种后要及时覆盖稻草或其他遮盖物保湿保温,并定期检查发芽情况,一旦发现有大量幼苗出土就应及时撤去覆盖物。
这些改进措施有助于提高南方红豆杉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从而为后续造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育苗技术规范,可以有效提升南方红豆杉人工林的质量和产量,促进这一珍贵树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