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土壤中砷、汞同时测定的原子荧光光谱法。本文件适用于土壤中砷、汞的同时测定。
Title: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Arsenic and Mercury in Soil by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土壤中砷和汞的测定是环境监测中的重要工作。《TNAIA 0115-2022 土壤中砷、汞同时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是对原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本文将聚焦于新旧版本标准中样品前处理步骤的变化,详细解读这一改动对实际操作的影响。
在旧版标准中,样品前处理主要采用湿法消解,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有效分解有机物,但操作繁琐且试剂消耗量大。新版标准引入了微波消解技术,该技术具有快速高效、试剂用量少等优点。具体来说,微波消解可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利用微波能量迅速提高反应温度,从而加速样品的分解过程。这不仅缩短了样品准备时间,还减少了因长时间加热导致的元素挥发损失,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将土壤样品研磨至粒径小于0.15毫米,并称取一定量的样品放入特制的聚四氟乙烯消解罐中。接着加入适量的硝酸和过氧化氢溶液,密封后放入微波消解仪内按照设定程序进行消解。消解完成后,待冷却至室温,打开消解罐,用去离子水定容至刻度线,摇匀备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保样品完全溶解,并且避免了传统湿法消解可能带来的误差。
此外,新版标准还特别强调了对仪器设备的要求以及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由于微波消解技术涉及高压高温环境,因此必须使用符合安全规范的设备,并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操作人员执行实验。这样既能保证实验的安全性,也能提升数据的质量。
综上所述,《TNAIA 0115-2022 土壤中砷、汞同时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通过对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改进,显著提升了检测效率与精度。这一变化对于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技术人员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简化了实验流程,降低了成本,而且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土壤污染状况,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