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植物中砷、汞同时测定的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原理、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样品处理、分析步骤、结果计算与表示、精密度、质量保证和控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植物中砷、汞的同时测定。
Title: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Arsenic and Mercury in Plants by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TNAIA 0116-2022 植物中砷、汞同时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的新旧版本对比为切入点,聚焦于样品前处理步骤的变化及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引入了更严格的干燥温度控制要求。
旧版标准规定植物样品需在6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而新版标准则将此温度调整为45℃。这一改变主要基于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较低温度能够更好地保留植物组织中的挥发性成分,从而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例如,在测定某些富含挥发性油类物质的植物时,过高的干燥温度可能导致部分砷形态发生转化或损失,影响最终测定值。因此,采用45℃低温干燥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实际操作中,实验室技术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新版标准执行,使用控温精度较高的烘箱设备,并定期校准仪器确保温度稳定。此外,在整个干燥过程中还需注意通风条件良好,防止湿气重新侵入已干燥样品。通过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提升测定结果的可靠性,还能保障实验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