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铬污染土壤异位修复的基本原则、修复流程、技术方法、监测与验收要求以及安全环保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铬污染土壤的异位修复工程设计、实施及管理。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 for Ex-situ Remediation of Chromium-contaminated Soil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CAEPI 37-2021铬污染土壤异位修复技术指南》相较于旧版标准,在修复技术和实施细节上进行了更为精细化的调整。本文将以“铬污染土壤异位修复中的固化/稳定化技术”为核心,探讨新标准下这一技术的应用变化。
在旧版标准中,固化/稳定化技术虽然被列为重要的修复手段之一,但对具体操作流程和技术参数的要求较为笼统。而在新版标准中,这一技术得到了更详细的规范。例如,对于固化剂的选择,新版标准不仅要求考虑其与污染物的反应活性,还特别强调了固化剂对土壤结构影响的评估。此外,新版标准还新增了关于固化体强度测试的具体指标,确保修复后的土壤能够承受后续的土地利用需求。
以某化工厂铬污染场地为例,该场地采用固化/稳定化技术进行修复时,首先需对土壤样本进行全面分析,包括但不限于重金属含量、pH值及土壤颗粒组成等。根据分析结果,选择适合的固化剂类型和配比。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新版标准规定的步骤执行,如搅拌均匀度控制、养护时间设定以及定期检测固化体的抗压强度等。
通过对比新旧版标准可以发现,新版标准更加注重修复效果的长期稳定性,这使得修复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因此,在应用固化/稳定化技术处理铬污染土壤时,必须严格遵循新版标准的各项规定,以保障修复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