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气相色谱法对刑事技术中微量物证进行理化检验的方法、步骤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刑事科学技术领域中微量物证的分析与鉴定。
Title:Forensic Science - Physical and Chemical Examination of Trace Evidence - Part 10: Gas Chromatography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A8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9267.10-2003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关于刑事技术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的标准文件,其中第十部分专门针对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GC)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和说明。这一标准为刑事侦查领域中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对微量物证进行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气相色谱法作为一种高效、灵敏的分离分析技术,在刑事技术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气相色谱法通过将样品组分分离并检测其特性来实现分析目的。它利用气体作为流动相,使样品随载气进入色谱柱后发生物理化学作用而被分离。这种方法具有高分辨率、快速分析和广泛适用性等优点。在刑事技术中,气相色谱法常用于毒品、爆炸残留物以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检测。
根据 GBT 19267.10-2003 的规定,气相色谱法已在多个案件侦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例如,在一起涉及非法运输易制毒化学品的案件中,侦查人员通过采集嫌疑车辆内的空气样本,并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其进行分析,成功检测出目标化合物的存在,为案件定性提供了重要证据。
此外,在某起重大火灾事故调查中,技术人员利用该方法对现场残留物进行了全面检测,确认了起火原因并非人为纵火,而是由于电路短路引发的电火花所致。这一结论帮助相关部门及时排除了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尽管气相色谱法已经在刑事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需进一步提升其性能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犯罪手段。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包括开发更先进的检测设备、优化操作流程以及加强与其他现代分析技术如质谱联用(GC-MS)的结合应用。
综上所述,GBT 19267.10-2003 对推动我国刑事技术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相信这项标准将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