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半夏泻心汤的精准煎煮工艺、质量控制要求及检测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半夏泻心汤的中药煎煮加工与质量评价。
Title:Quality specification for precise classical herbal formula—Part 3: Precise decoction of Banxia Xiexin Deco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Z 20/39(中医药类)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20.10(制药工艺)
发布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相关参编单位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CACM 1429.3-2022《精准经方质量规范 半夏泻心汤》第3部分“精准煎煮”中,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本在“煎煮时间控制”方面作出了明确调整,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对传统煎药工艺的科学化梳理,也反映了现代中药制剂对药物有效成分释放规律的深入研究。本文将以“煎煮时间控制”的新老版本差异为切入点,深入解析其背后的技术逻辑与实际应用意义。
旧版标准中,对于半夏泻心汤的煎煮时间表述较为笼统,通常仅给出“煎煮30分钟”或“文火煎煮1小时”等模糊指令,缺乏对不同药材特性及有效成分溶出规律的具体考量。这种做法虽符合传统经验,但在现代标准化生产中容易因操作人员理解不一而导致质量波动。
而新版标准则明确提出:“煎煮时间应根据药材组成和有效成分的溶出特性进行调控,建议采用分段煎煮法,其中甘草、干姜、黄连、黄芩等药材宜先煎10分钟,再加入半夏、人参、大枣等后煎15分钟。”这一条文的提出,是基于对半夏泻心汤中各味药材化学成分及其在水中的溶解性、热稳定性等方面的系统研究。
例如,黄连、黄芩含有较多的生物碱类成分,这类成分在高温下易分解,因此需先煎以充分释放;而半夏、大枣等含有多糖、挥发油等成分,长时间煎煮反而可能破坏其活性物质,故应后煎。此外,人参中含有皂苷类成分,其溶出速度较慢,需适当延长煎煮时间以提高提取效率。
此条文的实施,要求煎药人员不仅要掌握传统煎药技艺,还需具备一定的药理学知识,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同时,也为制药企业提供了更清晰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升半夏泻心汤的质量一致性与临床疗效稳定性。
综上所述,TCACM 1429.3-2022在“煎煮时间控制”方面的更新,不仅是对传统煎药方法的现代化升级,更是中药精准化、标准化发展的关键一步。对于从业人员而言,理解并掌握这一技术要点,将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和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