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砷钼蓝吸光光度法测定高纯铅中砷含量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高纯铅材料中微量砷的定量分析。
Title:Determination of Arsenic Content in High-Purity Lead (Molybdenum Blu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H61
国际标准分类号:77.08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 2593.2-1981 是中国国家标准,用于测定高纯铅中砷含量的方法,具体采用砷钼蓝吸光光度法。这种方法通过化学反应将样品中的砷转化为特定形式的砷化合物,与钼酸铵形成稳定的砷钼蓝络合物,进而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吸光度来计算砷的含量。此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的特点,在高纯金属材料检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砷钼蓝吸光光度法的核心在于砷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的砷钼蓝络合物。这种络合物在特定波长下具有显著的吸收特性,通常选择660 nm作为测量波长。通过比较标准溶液和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可以定量分析样品中砷的浓度。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试剂的选择和反应条件的控制,例如酸度、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等。
高纯铅广泛应用于电子、核工业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其中砷作为一种杂质元素,其含量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和安全性。例如,在半导体制造中,砷含量过高会导致器件失效;而在核工业中,砷可能影响材料的耐腐蚀性。因此,精确测定砷含量对于确保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某核电站曾因采购的高纯铅中砷含量超标而引发设备故障。通过对铅样品进行GB 2593.2-1981方法的检测,发现砷含量超出标准限值3倍以上。随后,供应商更换了符合要求的铅材,成功避免了潜在的安全隐患。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该标准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性。
GB 2593.2-1981 提供了一种可靠、高效的高纯铅中砷含量测定方法,其核心是砷钼蓝吸光光度法。这种方法不仅技术成熟,而且在多个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对材料纯度要求的不断提高,该标准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