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贵州小吃白酸汤米豆腐的术语和定义、原辅材料要求、制作工艺、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卫生要求、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大米为主要原料,配以酸汤及其他辅料制作的白酸汤米豆腐的生产、检验和销售。
Title:TQLY 198-2024 Guizhou Snack - White Sour Soup Rice Tofu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白酸汤米豆腐是贵州地区极具特色的小吃之一,其制作工艺和风味深受当地人喜爱。在最新发布的TQLY 198-2024《贵州小吃 白酸汤米豆腐》标准中,有一处关于发酵时间的新规定值得特别关注。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食品安全与品质控制的进步,也对传统制作工艺提出了新的要求。
发酵时间的变化及其意义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白酸汤米豆腐的发酵时间没有具体限制,这使得不同生产者可以根据自身经验调整发酵周期,但同时也带来了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新版标准明确规定了发酵时间不得少于48小时,并且需要在温度控制在30℃±2℃的条件下进行。这样的规定旨在确保产品的安全性与一致性。
# 应用方法详解
1. 环境准备:首先,选择一个清洁、通风良好的场所作为发酵室。使用恒温设备调节室内温度至30℃±2℃范围内,这是乳酸菌活跃的最佳温度区间。
2. 原料处理:选用优质大米作为主要原料,按照传统工艺将其磨浆后蒸煮成米糊状。冷却至适宜温度后加入特制的白酸汤作为发酵剂。
3. 发酵过程监控:将处理好的米糊放入已消毒的容器内,密封好以避免外界污染。期间需定期检查温度是否保持在设定范围内,必要时调整恒温设备。
4. 质量检验:经过至少48小时发酵后,取出样品进行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检测。只有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才能进入后续加工环节。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步骤,可以有效提高白酸汤米豆腐的整体品质,同时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这一新规定的实施标志着贵州小吃标准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也为其他地方特色食品提供了借鉴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