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反应堆外部易裂变材料的核临界安全行政管理要求,包括组织职责、程序制定、人员培训和记录保存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涉及反应堆外易裂变材料处理、存储和运输的单位及相关活动。
Title:Reactor External Fissile Material - Part 1: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for Nuclear Criticality Safety
中国标准分类号:K72
国际标准分类号:27.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遵守GB 15146.1-2008
核心原则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流程和资源配置,可以在多个环节实现灵活性,从而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将员工培训内容分为基础模块和专项模块,根据岗位需求选择性开展培训,避免全员参与冗长课程,节省时间和成本。
引入远程监测技术,实时监控反应堆外易裂变材料状态,减少现场检查频率,降低人力投入,同时确保数据准确性。
建立动态风险评估机制,根据实际操作环境调整安全措施的优先级,而非固定遵循单一标准流程,以适应多变的工作场景。
搭建区域性的资源共享平台,不同单位间共享检测设备和专业人员,避免重复投资,提高资源利用率。
对于长期稳定运行的设施,适当延长认证周期,减少频繁认证带来的额外开支,同时保证定期审查。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历史数据进行深度分析,预测潜在问题,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紧急处理的成本。
将验收过程分为多个阶段,每完成一个阶段后进行初步验证,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避免一次性大规模整改带来的高成本。
根据不同设施的特点制定针对性强的应急预案,避免采用统一模板导致的资源浪费,提升应急响应效率。
通过线上会议、视频教程等多种形式传播重要信息,扩大受众范围,同时降低传统纸质文件分发的成本。
与其他机构联合开展技术研发项目,共同承担费用,共享研究成果,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降低单方投入压力。